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。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(1750),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,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。长廊东起邀月门,西至石丈亭,中间穿过排云门,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、寄澜、秋水、清遥四亭。象征春夏秋冬四季。长廊全长728米,共273间。以其精美的建筑、曲折多变和极其丰富的彩画而颇负盛名,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。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,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,共14000余幅,色彩鲜明,富丽堂皇。
北宋郭熙在《林泉高致》中曾言,“世之笃论,谓山水有可行者,有可望者,有可游者,有可居者。画凡至此,皆入妙品。”行至颐和园长廊,内外皆移步换景,画在景中,人在画中,画景交融,臻为一境。1990年,颐和园长廊被“吉尼斯大全”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。
寄澜亭上东侧的彩画状况良好,是三国时期张飞战马超的故事,站在寄澜亭向东看去,一览无余,廊柱汇聚,过邀月门,止于乐寿堂,在长廊亮灯之时,采用画框的构图方式,表达长廊作为画廊的感觉。